教育文化

  2017年,保山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5所,比上年增长1.3%。教职工28085人,比上年增长0.59%。在校学生460131人,比上年增长0.72%。其中: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3621人,增长5.4%;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17507人,增长1%;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3003人,增长2.4%;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51977人,增长0.3%;普通初中在校学生98834人,下降1.2%;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185158人,下降0.4%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4.3%。小学入学率99.98%,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.92%。初中毛入学率106.56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.11%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.5%,高考上线率98.85%,高考录取率98.34%。全年农函大办学67个乡镇,开办了51个专业111个教学班,招收学员5036人。

民族文化

 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。汉族、彝族、白族、苗族、傣族、回族、佤族、满族、傈僳族、景颇族、阿昌族、布朗族、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,创造了极为丰富的,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,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名称由来

  太保山,原名松山。明嘉靖三年(1524年)永昌改设县治时,因其名与甘肃永昌县重名,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“保山”借用为县名。“保山”一名即始于此时。